規劃、避障等技術,使得機器臂手眼協調,不會”碰壁“。在算法的優勢下,即便選擇了低成本的傳感器,Mech-Vision 視覺分揀方案也能夠達到精準的定位和抓取,但在價格上卻比其他方案低了一個量級。

Mech-Viz 操控環境
Mech-Viz 操控環境的界面,對于機器人使用者而言非常友好,不需要編寫程序,甚至不需要說明書,自己拿過來“玩兩下”就會了。在另一個維度上,幫助企業省去了培訓工人的成本,同時也讓原本做機械工作的工人升級了“技能”,做更人性化的事情。“就像九十年代時使用計算機是個專業技能,而如今是個普及技能”,邵天蘭表示梅卡曼德的技術將使機器人跨越一個時代,成為人人會用的工具。

在今年4月24日開幕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上,梅卡曼德在最核心的機器人展區完成首次公開亮相,與 KUKA,Fanuc,Universal Robot, Rethink 等眾多行業龍頭企業同場,引來很多“圍觀”。在現場光是紙版的采購和合作意向就收到將近一百份,來自十余個國家。邵天蘭說自己的郵箱都快炸了,以現在的團隊規模完全應付不了。同時他也表示,此次重返德國參展的效果甚至好于自己最樂觀的預期,給自己和團隊帶來很大信心。
全清華團隊和機器人背景
智能工業機器人前景廣闊,相信看到其中機會的人也不止邵天蘭,但之所以能做到這件事,是因為梅卡曼德擁的豪華團隊,而且創始團隊的每個人都有工業機器人的背景積累。
邵天蘭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軟件學院。畢業后出于對機器人濃厚的興趣,前往工業機器人技術重鎮德國慕尼黑工大求學。行業人士向雷鋒網(公眾號:雷鋒網)介紹,慕尼黑工大及與其關系密切的德國宇航中心,產生了世界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設計、柔順控制、智能協作、3D-SLAM 等技術,附近更有 KUKA、寶馬、西門子等德國工業4.0代表性企業。軟件背景出身的邵天蘭在那里“惡補”了機械、控制等工業機器人的全套知識,以最高等級成績畢業并且論文獲得滿分。他還在德國知名協作機器人 Franka 公司工作了三年半,完整見證了同名協作機器人從設計到誕生的全過程。
梅卡曼德聯合創始人之一的付翱是清華精儀系的本、碩優秀畢業生,畢業后在“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”之一工作數年,積累了不少行業經驗。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丁有爽博士,先后就讀于哈工大、清華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(均為機器人領域頂尖的高校),曾獲省級優秀畢業生榮譽,發表過十余篇高水平論文和多項發明專利。德國漢堡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講席教授、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教授,擔任了梅卡曼德的技術顧問,做前沿技術方面的指導。梅卡曼德團隊當前有20多人,研發團隊均畢業于國內外頂級高校,且不乏業內知名企業工作經歷。年內預計團隊會擴張到35?人左右。
近日,梅卡曼德獲得了由知名投資機構華創資本(China Growth Capital)領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?Pre-A 輪融資,天使輪投資機構伽利略資本本輪繼續跟投。本輪融資將被用于技術迭代和海內外市場拓展。
在客戶方面,梅卡曼德已經在國內數個種子項目中將技術落地,并在積極拓展全球市場。此外,梅卡曼德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剛剛簽訂了科技戰略合作協議,雙方將攜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,促進地方產業升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