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四青年節之際,香港文匯報對話三位青年科創代表,梅卡曼德創始人、CEO邵天蘭參與了此次訪談。邵天蘭在訪談中表示,梅卡曼德始終以AI+機器人技術作為支點,踐行科技推動產業升級的初心。

從清華到慕尼黑工業大學,邵天蘭的學術軌跡始終圍繞機器人領域展開。2016年,他回國創立梅卡曼德,致力于推動智能機器人無所不在的存在,通過AI與機器人技術為工業機器人裝上大腦和眼睛。經過八年發展,公司已從80平米的實驗室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專業化團隊,現已成為全球AI+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獨角獸企業之一,也是極少數實現在工業領域跨行業、全球化、規模化落地的工業具身智能企業之一。

梅卡曼德已形成基于3D相機+自研AI算法+軟件平臺的機器人“眼+腦”標準產品及通用組件,廣泛應用于汽車、重工等多種工業制造及物流典型場景,實現了AI大腦+3D視覺產品大規模交付,全球落地套數15000+。
梅卡曼德自主研發的Mech-Eye工業級3D相機像是機器人的“眼睛”,采用了先進的光學和成像技術,精度高,速度快,可對反光、顏色/細節豐富的各類真實貨品生成高質量彩色點云。


梅卡曼德自研的Mech-GPT機器人大腦、Mech-Hand多指靈巧手和Mech-Eye機器人眼睛配合,使機器人擁有了強大的泛化能力,用戶僅通過自然語言指令,就能讓機器人識別和操作種類繁多的物體,完成復雜多樣的任務。
Mech-GPT使機器人擁有類人的學習、理解、推理及決策能力,讓機器人可以理解自然語言指令和復雜環境,自主決策完成復雜多樣的任務。梅卡曼德的靈巧手Mech-Hand憑借靈活緊湊的硬件設計和先進的算法,能夠靈活操作各類物體。通過梅卡曼德的泛化AI抓取技術,Mech-Hand可以抓取和操作種類繁多的物品,展現出強大的泛化能力。

邵天蘭在訪談中表示,未來智能機器人發展的關鍵在于通用組件——包括移動能力、操作能力、感知和決策能力,這些模塊可以快速、靈活地組合出適合特定場景和任務的機器人。目前,梅卡曼德正依托多模態大模型技術,提升機器人在傳感、感知、規劃決策等方面的智能水平,致力于實現“低成本、高智能”的普惠目標,讓智能機器人成為人人可用的智能幫手。